<em id="lxt5v"></em>

    <form id="lxt5v"><th id="lxt5v"><track id="lxt5v"></track></th></form>
    <address id="lxt5v"><listing id="lxt5v"><progress id="lxt5v"></progress></listing></address>
    <form id="lxt5v"><th id="lxt5v"></th></form>

      <noframes id="lxt5v"><form id="lxt5v"></form>
      <form id="lxt5v"></form>
      <address id="lxt5v"><listing id="lxt5v"><nobr id="lxt5v"></nobr></listing></address>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教學論文 > 小學音樂論文 >

      音樂課堂教學的“中心位”角色——微探小學音樂課堂中的“節奏教學”

      作者:江蘇省南通高新區小學 姜奕   來源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   發布時間:2023-08-07   點擊:

        摘 要:本文揭示了真實課堂中“節奏教學”出現的問題,闡明了“節奏教學”在音樂課堂存在的意義價值,通過感受節奏觸發興趣、體驗節奏調動專注、學習節奏豐富感知三個方面論述了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節奏教學”的手段與方法。

        關鍵詞:小學音樂;節奏教學;音樂課堂;

        節奏像一個指揮家,有了節奏,音樂學習就變得有序多了。因此,在學唱歌曲時正確把握節奏是高效掌握所學歌曲的至關重要的“開山石”。教師應準確抓住節奏,抽繭剝絲,讓“節奏”貫穿音樂歌曲教學,使其在音樂課堂的歌曲學唱這一任務中發揮作用。

        一、現狀:小學音樂課堂中“節奏”教學的真實呈現

        縱觀當下的音樂課堂,教學手段和教學模式層出不窮,總是能在一瞬間博人眼球,但每每課堂臨近尾聲或者是下課后,客觀回顧后發現,連最基本的歌曲節奏都沒有唱對、唱好。

        【片段一】

        范老師執教三年級歌曲《杜鵑》。“這是一首三拍子的歌曲,同學們還記得三拍子的強弱規律嗎?誰能用動作來表示強、弱、弱的規律呢?”范老師連續邀請了四五位同學演示,又一遍遍要求所有同學跟隨每位演示的同學重復學習動作。“好,讓我們再來跟著音樂,用強、弱、弱的動作做一做……”“讓我們邊讀歌詞邊用強、弱、弱的動作拍一拍……”

        【片段二】

        衛老師教授二年級歌曲《包子、剪子、錘》。“歌曲中出現了幾次‘蹦蹦跳跳快快樂樂’?”“第一遍一起來讀一讀,注意第一個蹦需要延長,因為有附點,再來讀一讀;第二個蹦沒有附點不需要延長,一起讀一讀。聽老師是怎么讀的,預備齊。”“同學們讀得可以再整齊一些嗎?試試看。”結果上課沒多久就有小朋友開始東張西望,歌唱的聲音也一遍比一遍弱。

        【片段三】

        于老師教唱二年級的歌曲《鑼鼓歌》。“請小朋友們和老師來合作一下,我讀鑼的部分,你們接鼓的部分。”“請小朋友們演唱相同的音,我來唱不同的音。”“請小朋友們跟著我,老師唱一句,你來跟一句,再來交換著唱一唱。”“請小朋友們演唱剛才老師唱過的部分,你們已經演唱過的交給老師來唱,聽明白了嗎?”結果有一部分小朋友開始打哈欠,心不在焉。

        此上三節課堂的教學畫面,原本都是圍繞歌曲教學中的“節奏教學”這一環節展開,但課堂效果和學生狀態卻不得不引發每一位老師思考,究其原因如下。

        1.訓練單一,阻礙了孩子的原興趣吸引力。片段一中的范老師對于三拍子的強弱節奏訓練,自始至終只局限在用動作表現其強弱弱的規律,讓孩子在無限循環的模仿中重復練習,無形中慢慢打消孩子原本對音樂的喜愛。

        2.效率低下,占用了孩子的可生成發展力。片段二中的衛老師一遍遍反復強調和糾正錯誤,且只用語言進行分析,對低年級孩子來說,理解都成問題更不要說按節奏去讀對歌詞節奏了。這種做法把簡變繁,降低了學習效率的同時,不利于學生的發展。

        3.方式枯燥,扼殺了孩子的再創造想象力。片段三中的于老師引導孩子合作學習本是值得點贊的,但在翻來覆去且換湯不換藥的過程中,孩子只是“小和尚念經”式地服從完成,并未主動參與,腦海中更多的是慣性思維,沒有真正掌握節奏。

        二、窺真:“節奏教學”在小學音樂課堂中的存在意義

        “節奏教學”在小學音樂課堂當中是有其存在的意義和價值的,作為一線教學主導者的我們應該深思和探究,避免出現上述的教學問題。

        1.有助于激發小學生音樂學習的興趣。借助演唱、器樂演奏等方式讓小學生感受韻律、節奏的變換,讓其呈現較為活躍的狀態,從而提高學生學習音樂的注意力,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

        2.有助于開發小學生音樂學習的潛能。奧爾夫音樂教學法中提出“節奏第一,音樂與動作相結合”的觀點。唱歌、跳舞、器樂等都與節奏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培養學生的節奏感,有助于學生在輕松的過程中了解并感知節奏,發展音樂節奏感。

        3.有助于提高小學生音樂表達的能力。孩子在小學音樂課堂學習中能夠真切地感受音樂的美、體驗音樂的美妙,主導因素還是因為音樂節奏,它是激發學生情感的關鍵。節奏釋放出音樂本身的特征,與人身體的一部分發生或多或少的共鳴。所以想要感受和表達音樂需要通過節奏。

      站內搜索: 高級搜索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 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復制或鏡像 網站備案編號:蘇ICP備08000963號
      版權申明:本站文章部分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留言說明,我們收到后立即刪除或添加版權
      建議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瀏覽,QQ:3999112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