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律動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價值與應用
摘 要:音樂具有較強的感染力,是一種有聲的藝術,音樂可以豐富我們的生活,陶冶大眾的情操。在當前的現代化背景下,我國重視各類藝術教學,尤其是音樂教學。通過音樂教學,學生能夠增強對于音樂的理解能力,正確地理解不同創作者想要傳達的思想和情感。但是在以往的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的傳統理念讓音樂教學變得枯燥無趣。因此近年來一些教師做出了新的嘗試,比如,將舞蹈律動加入到音樂教學中,通過舞蹈律動來增強小學生們的學習興趣,讓當前的課堂氛圍更加輕松活躍。文章主要探討舞蹈律動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價值與具體運用。
關鍵詞:舞蹈律動;小學;音樂教學;
藝術本來就是不分家的,教師在教授不同的藝術學科時如果能夠進行綜合,可以進一步優化當前的教學效果,比如教師在音樂教學中加入舞蹈,在舞蹈教學中加入音樂,那么學生對于不同學科知識的感悟能力會更強,也可以進一步改變傳統枯燥教學模式,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教師需要思考怎樣將兩門學科進行有機融合,達到雙贏的效果。
一、舞蹈律動概念
舞蹈律動主要就是我們在聽到音樂之后,根據音樂節奏,以身體活動的方式表達出來的感覺,這一方式并不強調學生必須要按照要求做出規定的動作,反而這一內容主要強調的是我們的肢體對音樂的認知能力。在聽到音樂時,跟著音樂的節奏隨意擺動,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們可以放松自己的肢體,并且在肢體得到放松的過程中,也可以進一步改變自己的心態,如很多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會產生緊張的心理,一旦緊張,學生的肢體就會出現不協調的現象,那么通過當前的舞蹈律動就可以讓學生放松身心,讓其投入到課堂中。
二、現階段的小學音樂教學實況分析
經過觀察發現,教師在進行小學音樂教學時還遇到了很多明顯的障礙,影響了當前的小學音樂教學質量。比如當前大多數小學生對于音樂并不感興趣,他們不會主動地進行音樂知識的學習,所以這就導致了學生同教師的配合程度不高,他們認為這一學科并沒有任何的趣味性。而且小學生不具備較強的音樂鑒賞能力,他們無法理解音樂所傳達的實質感情,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大多數學生在課堂上積極性不高。不僅如此,當前小學生正處于入門階段,所以他們對于音樂知識的理解程度也不夠。除此之外,當前很多小學生很難理解教師所講授的這些音樂知識點,即便教師耗費了大量功夫去講述不同的音樂課程內容,學生們能吸收的也僅僅是九牛一毛,再加上大多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沒有合理地進行教學手段的創新,仍然沿用傳統的模式,導致學生對于音樂這一學科的興趣度大大降低。由此可見,目前小學音樂教學中還存在一些明顯的問題,教學還未取得突破性的成效。
三、舞蹈律動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價值分析
(一)營造輕松音樂教學氛圍
一些小學音樂教師認為現階段的音樂教學效果并不理想,所以他們開始嘗試一些新穎的方式,比如將舞蹈律動應用到小學音樂教學過程中。針對這些教師的實際嘗試,我們也進行了一些觀察分析,發現舞蹈律動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具有明顯的價值。通過當前的舞蹈律動可以打造出一種更加輕松的教學氛圍,在音樂教學過程中,學生們需要學習一些音樂的基礎理論,掌握樂理知識,并且能夠感知不同的音樂節奏,所以小學生的學習壓力也比較大。但是通過舞蹈律動,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們跟著音樂一起搖擺,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會再去想當前教師所教學的內容,而是全身心放松,在這種情況下就可以進一步改變傳統的枯燥嚴肅氛圍,打造出一種更加輕松活躍的教學氣氛,讓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感更強,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二)增強學生音樂感知能力
通過舞蹈律動可以增強學生對于音樂的理解能力,因為教師所播放的不同音樂的節奏不同,學生的律動幅度也會適當地進行改變,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就可以進一步找準不同音樂的具體節奏,增強節奏感。同時,在讓學生進行舞蹈律動時,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力度的調整,讓學生更加深入地體驗不同音樂的具體規律,因此在音樂教學中應用舞蹈律動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也可以增強學生對于音樂的感知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