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核心素養 凸顯美育功能——義務教育藝術課程標準(2022年版)解讀
本文從課程標準的思想與價值取向、主要的內容變化及實施的重難點三個方面,對《義務教育藝術課程標準(2022年版)》進行了解讀,剖析了課程標準在新時代要求下的修訂依據,闡釋了課程標準在課程目標、內容、評價等方面的具體主旨與變化,揭示了課程標準在具體實施過程中需要關注的難點與重點。
2019年1月,教育部正式啟動了義務教育課程標準修訂工作。在教育部統一部署、指導下,義務教育藝術課程標準修訂組歷時近三年,研制了《義務教育藝術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2022年版課標》),深入梳理反映21世紀以來我國藝術課程改革的寶貴經驗,借鑒吸收國際藝術課程改革的優秀成果,力爭將課程標準修訂成既符合我國實際情況,又具有國際視野的綱領性教學文件,指導義務教育學校更好地實施藝術課程,推進以藝術課程為主體的學校美育發展。
一、以美育人,修訂的指導思想與價值取向
2001及2011年教育部兩次印發的義務教育音樂、美術、藝術課程標準,指導了我國二十年中小學藝術課程改革實踐。正確的改革方向和先進的教育理念,促進了廣大藝術教師教育觀念的根本轉變,推進了課堂教學方式的變革,提升了教師隊伍的整體水平,引領了藝術課程學業評價改革,有效提高了義務教育藝術教學質量,特別是發揮藝術教育在全面育人中的重要價值和作用的成效明顯。但總體上看,仍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藝術課程內容不夠豐富,藝術各領域之間缺乏聯系,學習內容和要求缺乏系統性,評價標準不夠明確、評價體系不夠完善,等等。
因此,在堅持改革方向、傳承原標準中經實踐證明對一線教學有較強指導作用的內容基礎上,依據新時代國家對學校美育教育的新要求,深化義務教育課程改革的新理念、新目標,加強藝術各領域之間的聯系,凸顯對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共同要求,《2022年版課標》中將音樂、美術、舞蹈、戲劇(含戲曲)、影視(含數字媒體藝術)進行了一體化設計,構成“藝術課程標準”,進一步明確了義務教育階段藝術課程的總體要求,使其與國家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整體走向保持一致,并更加符合我國中小學藝術教育的實際。本次藝術課程標準修訂的指導思想和價值取向主要體現在:
(一)堅持德育為先,努力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堅持德育為先,努力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以弘揚中華美育精神,提高學生審美和人文素養為目標,圍繞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潤心、以美培元的育人宗旨,深入貫徹落實黨和國家有關美育工作的意見以及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體現國家意志,反映時代要求,凸顯美育功能,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二)突出素養導向,促進核心素養的轉化與落實
《2022年版課標》將藝術課程要培養的核心素養聚焦于“審美感知、藝術表現、創意實踐、文化理解”四個方面,著力構建核心素養和課程之間的內在聯系,將核心素養的培養貫穿始終,落實到具體的課程目標、課程內容、學業要求和學業評價之中,強調在夯實藝術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之上,加強課程的綜合性與實踐性,促進知識、技能在真實和復雜情境中的遷移和實踐運用,以及情感、態度、價值觀在個體身上的內化,實現“三維目標”到“核心素養”的轉化和發展。
(三)強化學生主體,推動藝術課程育人方式變革
《2022年版課標》遵循學生藝術學習和身心發展的整體性、階段性、連續性等特點,強調學習主體在場與具身參與,以核心素養為導向,以藝術實踐活動為載體,開展大觀念引領下的教學、單元整體教學、任務式學習、項目化學習、深度學習、真實性學習、跨學科學習等教學方式的變革與探究,鼓勵學生自主參與各種藝術實踐和探究活動,加強學生的自主體驗、自信表現、主動創造,不斷增強其藝術的實踐能力和創造能力。
(四)優化課程內容,體現課程融合發展趨勢及其育人價值
根據藝術課程內容綜合性強的特點,進一步完善課程結構、優化學習內容、合理設置學業要求,切實減輕學生課業負擔?!?022年版課標》通過設置綜合性學習任務、聚焦核心素養、整合相關內容、關聯真實情境,將各門藝術學科學習的基本內容融入到具體學習任務之中,改變傳統課程在知識、技能上的相互割裂狀態以及碎片化學習的現象,促進課堂教學增效提質。
(五)體現藝術特點,一體化構建藝術課程學習體系
《2022年版課標》突出藝術的審美性、情感性、實踐性、創造性、人文性等特點,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藝術學習規律,一體化構建1-9年級藝術課程體系,既豐富了學校藝術課程的內容,又較好地做到了幼小銜接以及與高中多模塊選學藝術課程的銜接。